10月31日,禹州市潁川辦事處十里村村民李文奇拉著自己的小孫子,來到新建成的村史文化館,凝視著村史村情、壽星榜,名人榜、好人榜、村規民約、志愿服務隊、紅白理事會、美麗鄉村等版面,駐足良久。誰知,小孫子說:“爺爺,我長大了也要像他們一樣,考上大學,登上學子榜。”榮登壽星榜的爺爺更樂得前仰后合,笑聲四溢。
村史文化館、圖書室、文化大院,和村里的文化廣場、游園等,構成了十里村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這是今秋禹州市委宣傳部負責實施美麗鄉村文化提升工程帶來的喜人變化。
對此,禹州市委書記王志宏說:“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我們堅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產業為本,民生為重’的理念,大力實施美麗鄉村文化提升工程,不斷提升美麗鄉村的文化品質和內涵,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農村主陣地,讓落后文化銷聲匿跡,造福群眾。”
文化設施提升。在建設文化體育廣場、文化大院、圖書室等文化設施的基礎上,該市指導全市第一批180個試點村在村文化活動中心設置村情村史、組織史、村規民約、優秀大學生、長壽老人、地方名人等版面,讓群眾了解本村的村史文化,增強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潁川辦事處東關社區、鈞臺辦事處花園村、文殊鎮陳南村、順店鎮柳林村、磨街鄉孫莊村等還新建了村史文化展覽室。他們在村部周圍、主要街道和路口等醒目處興建文化墻10000多平方米,文化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禹州特色文化、文明禮儀、環境保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內容為主,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潤物無聲。
文化活動提升。該市因地制宜,引導試點村組建、壯大嗩吶隊、鑼鼓隊、舞蹈隊、小劇團等文藝隊伍,讓農民唱主角,自編自演文化節目。農民文藝隊時常活躍在村村寨寨、田間地頭,群眾喜聞樂見,在家門口就能分享“接地氣”的精神食糧。火龍鎮還舉辦了由全鎮各村參加的首屆廣場舞大賽,并組織西王莊村文藝隊到各村巡回演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火龍鎮黨委書記孟占義說:“文藝隊不僅發揮了很好的宣傳、示范、輻射、帶動作用,而且每個隊員還在調解鄰里糾紛、信訪穩定等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諧。”10月30日,禹州市委宣傳部還舉辦了由各鄉(鎮、辦事處)參加的“舞動禹州”廣場舞大賽,展示了禹州農民特有的激情和活力。
文明風尚提升。該市把志愿服務活動由城市向鄉村延伸,開展經常性的關愛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志愿服務,每年開展一次“星級文明戶”、“好妯娌”、“好婆媳”等評選表彰活動。他們在對各村文物普查的基礎上,還對各村的古樹名木進行摸底排查,登記造冊。經調查統計,該市古樹名木共566棵,其中100年以上510棵,80—99年的56棵。他們給每一棵古樹名木統一編號,建立檔案,制作統一的標示牌,標明樹名、科屬、等級、樹齡、樹木編號及管護單位等,對有特殊歷史、文化、科研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古樹名木,附注文字說明,劃定古樹名木保護范圍加以保護,更好地發揮其生態價值、旅游價值和文物價值。在此基礎上,該市引導他們對獨特的文化資源加以保護、管理、利用,豐富美麗鄉村的文化元素,打造美麗鄉村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將整合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引導神垕古鎮、大鴻寨、逍遙觀等特色景區周邊的美麗鄉村,發展特色、人文、綠色、養生為主導的特色旅游業和服務業,不僅讓美麗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讓游子記得住鄉愁、游客記得住回憶,還要讓美麗鄉村富起來,帶富一方百姓。”禹州市委副書記范曉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