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經驗,是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效載體,是維護民眾健康的不竭動力。但是,在西醫進入中國后,中醫日漸萎縮衰落,甚至被視為 巫祝讖緯之道,幾乎被廢,凝聚著無數中醫先賢智慧的民 [詳細]
禹州市在歷史上享有 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的聲譽。不過,禹州九蒸九曬熟地黃的傳說卻鮮為人知。 傳說孫思邈一百多歲時,還到處游玩。一天傍晚,他來到一個河邊小村,見一老人左手捏著一只蜻蜓,右手捂著屁股大哭。孫思邈見老人年齡比自己還大,就 [詳細]
黃帝乃人文始祖,黃帝時期人類才進入了文明階段。這些歷史文明貫穿于黃河上下、匯聚于具茨山峰。潁河兩岸黃帝文化之遺跡遍布禹州大地。如:逍遙觀、清涼臺、八卦洞、指南車速址、調獸圈;黃帝散架宮、拜師處、拜相臺、軒轅丘、避暑洞、閱兵臺、練拳處、演武 [詳細]
周王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三年封為吳王,洪武十一年改封為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于開封,建文三年因參與燕云篡位活動,被建文帝削去藩王爵位,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恢復了他的爵位,洪熙元年去世。葬于現禹州無梁鎮老官山,謚號為定,所以稱為周定 [詳細]
從南齊到清代,禹州共出現了 21位著名醫藥家,醫術絕妙且醫論精辟,留下卷冊浩繁的醫學著作。其中,宋代劉翰、馬志等人編著的《開寶本草》,為宋代第一部官修藥典,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板刻印刷的藥物學書籍。 劉翰、馬志為宋代禹州人,開寶六年 (973) [詳細]
禹州是華夏民族發祥地之一,作為全國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歷史悠久,根基深厚。醫藥文化自 三皇以來,就普遍被人類所重視,造詣很深,著作頗豐。軒轅黃帝在禹北散駕村辭別眾臣,留居崆垌山潛修醫道,與精通醫術的歧伯、懂方脈的僦季貸、鉆外科的俞附、精炮制 [詳細]
禹州道地藥材,名貫中外 禹州位于河南中部,地處伏牛山脈與豫東平原過渡地帶。北部、西部為山地丘陵,中部和東南部為沖積平原,整個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分布。潁河水自西向東縱貫全境。全年平均氣溫 14.4℃,一般年份介于13-16℃之間。太陽輻射值夏季月值最大 [詳細]
禹州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就連石頭都是不可多得的藥材。 禹糧石為常用礦石類中藥材,因禹州產者有效成分含量高、雜質少,被奉為道地藥材。 禹糧石之名首載于《中藥大辭典》,稱禹余糧、余糧石。有關禹糧石的兩種傳說都與夏禹治水有關。 一說夏禹治水時,洪水 [詳細]
禹州藥市鼎盛時期持續了 200多年。進入20世紀以后,由于軍閥混戰、兵匪猖獗,藥商財產遭受搶劫時有發生,加之幾十家大行相互排擠,利用巨資囤積居奇,致使一些中等藥行經營艱難被迫停業。 民國 12年(1923年),禹州城區尚有藥材經營行業300家,錢莊15家,京 [詳細]
《中藥大辭典》把禹州產的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之干燥根入藥稱禹白芷和會白芷。禹白芷是因產地而得名;會白芷之名是由于禹州在歷史上是全國中藥材集散地,素有藥都之稱,清乾隆年間每年舉辦春、夏、秋三次藥交會,全國藥商 [詳細]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收載的商品名為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Typhonlum giganteunm Engl.的干燥塊莖。《藥物出產辯》載:禹白附產河南禹州。《中國道地藥材》也把河南禹州列為禹白附的主產區和道地產區。《實用中藥材經驗鑒別》載:禹白附 [詳細]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收載作為地黃入藥的為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地黃 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ex Fisch.et Mey.的塊根。其新鮮塊根作為鮮地黃,塊根的加工品作為生地黃或熟地黃。地黃是河南 四大懷藥之一,溫縣、孟縣、武陟、博愛、沁 [詳細]
九蒸九曬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中藥炮制方法,但具體細節和方法要視藥材品種而定,因此,多數人是只聞其名,卻不見其實。九蒸九曬中的九,其實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數字,不一定就指準確的九次,一般蒸曬次數以藥材色澤和形態判斷。 今天,用圖解的方法,帶大家見識 [詳細]
雷公,姓方、雷姓之始祖。《炎黃流域考》載:炎帝榆罔之子名雷,佐皇帝伐蚩尤有功,封食方山而姓方,故又稱方雷氏。 方雷氏是中華民族古老姓氏之一。禹州是方、雷姓氏的發源地。其祖先雷公一生在禹州這一區域潛心研究醫學,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繁衍 [詳細]
烏蘞莓 Herba Cayratica Jeponicae (英)Japanese Cayratia Herb 【別名】 烏蘞草、五葉藤、五爪龍、母豬藤。 烏蘞莓為葡萄科植物烏蘞莓Cayratisjaponica(Thunmb.)Gagn. 的嫩 葉,又名母豬蔓。 烏蘞莓每百克嫩葉含水分83 克,蛋白質4.7 克,脂肪0.3 克,碳 [詳細]
【簡介】 烏梢蛇(Zoacys dhumnades) ,俗稱烏蛇、烏風蛇。游蛇科,體形較大的無毒蛇,體全長可達2.5m以上。身體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條黃色的縱紋,體側各有兩條黑色縱紋,至體后部消失(有的個體是通身墨綠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黃色,后半身 [詳細]
【異名】蕓香草、毛葉草(《滇南本草》),野煙葉、野思草(《草木便方》),野煙(《分類草藥性》),倒提壺(《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金挖耳(《四川中藥志》),野葵花、六氏草、毛葉蕓香草、野朝陽柄(《云南中草 挖耳草 藥》)。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黃酮類成分 [詳細]
【別名】羊角豆、山綠豆、假決明、狗屎豆、假槐花 【來源】豆科決明屬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以種子和莖、葉入藥。10月左右采收成熟果實,脫粒除去雜質,曬干。莖、葉鮮用或夏季采收,曬干。 望江南 【性味歸經】甘、苦,平。有小毒。該物種為中 [詳細]
禹州這家企業為何能在世界級的舞臺上得此殊榮?這又是怎么回事? 河南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周學海親自介紹;河南省副省長徐光邊品嘗邊不住點頭稱贊;河南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宋麗萍現場觀看九旬老藥工切藥技術并連連稱贊 。 6月23日—6月25日,夏至已過, [詳細]
我很苦惱,我苦惱自己語言匱乏,有些場景我用任何文字語言都不能表達那種動人的情景。 我很憤怒,憤怒科學家實在無能,如果他們能把動態的畫面和真實的聲音在紙質的書報上傳輸出來,那將是傳媒上的革命性的變革,我的煩惱也就釋然了。 我的煩惱來源于朱青山 [詳細]
朱清山(右) 在全國的老藥工中,朱清山老人是為數不多的從事中國傳統醫藥時間最長,醫德高尚,老當益壯的老藥工。1985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彭真同志說:光榮的老藥工的經驗是我國傳統醫藥學的一個寶庫。同年十二月國家醫藥管理局授予朱清山同志老藥工的榮譽稱 [詳細]
河南省華中醫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醫藥物流中心位于禹州市穎河北區,藥用森林植物園北側,占地面積400余畝,總投資3.8億元,是由禹州市大禹名都藥業有限公司、鄭州永大投資置業有限公司、河南瑞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開發的一家大型醫藥物流及電子商務項 [詳細]
禹州市銀梅飲料有限公司是我省較早的飲料生產企業,專業生產飲料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1996年改制為非公有制企業后,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銀梅公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初具了現代化食品工業的規模。廠區位于禹州市城西區園區大道1號,占地6.6萬平方米,資產規 [詳細]
藥物養生是春季養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春天亦不可忽略了藥物保 [詳細]
孫水娟的藝
王劍冰丨瓷
鳳山腳下尋
當代鈞瓷價
傳承延續經